评经开初三期中模拟卷作文题
近两年来,“躺平”一词火爆网络。很多年轻人认为“躺平”就是不用承担自己的责任,不用吃苦受累,让自己的人生随波逐流。但是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近期也谈到了自己对于“躺平”的看法。他认为“躺平”不是放弃对理想的追求,而是在奋力拼搏的过程中,暂时停一停,休整精神,调整状态,更好地出发。显然,这才是对“躺平”的正解。
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,或叙述生活经历,或论述其中道理,写一篇文章。
要求: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,自拟标题,不少于600字。文中如果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,请以化名代替。
细碎的缝隙
表面上,本题题意较为直白。命题人用以下这段论述揭示了题目主旨:“躺平”不是放弃对理想的追求,而是在奋力拼搏的过程中,暂时停一停,休整精神,调整状态,更好地出发。看似直白易懂,实则言语细碎,存在逻辑缝隙。写作前,需整合题意、填充事理,才能真正完成好写作任务。
整合与填充
先对细碎的题意表述做整合。整合后的题意表述会更凝练一些:在为理想奋力拼搏的过程中(前提),暂停下来调整精神状态(行为),从而更好地出发(结果)。再对空白的事理逻辑做填充。整合后的题意表述更好地彰显了“前提——行为——结果”的一体化流程,但依旧存在事理逻辑上的两处空白。一是前提不充分,为何“在为理想奋力拼搏的过程中”非得“暂停下来调整精神状态”?二是效果不通透,为何“暂停下来调整精神状态”就能“更好地出发”?根据以上分析,我们需填充相关的事理逻辑,以便写作时思路更通畅。填充后的题意表述可做如下表达:在为理想奋力拼搏的过程中,感觉精神状态不佳,如高强度工作带来的身心压力,或瓶颈期消耗造成的方向迷茫,或阶段性失败导致的情绪困扰,等等(前提),暂停下来调整精神状态,于是或解除压力、或驱散迷茫、或摆脱情绪,等等(行为),从而更好地出发(结果)。

上一篇:豆在釜中泣全诗讲解
下一篇:对武汉本届初三语文命题形势的预测
联系我们
报名咨询: 柳老师 15527095332
龙门尚学简介
热门文章
联系我们
报名咨询: 柳老师 15527095332